杭州巴洛克音乐交流群

【致大年初一】贝多芬“春天“奏鸣曲

Kitty苏小婷 2022-07-28 23:17:54

❤素材源自网络:)


【小提琴:奥伊斯特拉赫、钢琴:奥博林】



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。啊,多么幸福的时刻啊!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,我该多么幸福啊!

——贝多芬


贝多芬这位平民天才骄傲地背向那些国王、亲王和贵人——这就是我们热爱的贝多芬,我们爱他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,他雄壮的悲伤,他发人深思、令人感动的奋斗,还有他扼住命运咽喉那铁一般的意志。

——斯特拉文斯基


贝多芬的第5号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(作品24号),通常也被称作《春天奏鸣曲》(the Spring Sonata),出版于1801年。一般认为是由于此曲第一乐章所荡漾的青春气息,被人们恰当地称为《春天奏鸣曲》。


四个乐章:

1. Allegro

2. Adagio molto espressivo

3. Scherzo: Allegro molto

4. Rondo: Allegro ma non troppo


【小提琴:穆特】



《春天奏鸣曲》写于1800年左右,是贝多芬早期阶段的创作,由于此曲第一乐章所荡漾的青春气息,被人们恰当地称为“春天奏鸣曲”。尽管这首乐曲写于贝多芬的早期,但与海顿、莫扎特的真正古典主义音乐相比还是不一样,它充满自信乐观的精神信念,表达了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,这首奏鸣曲一共有四个乐章,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快板乐章。第一乐章一开始,小提琴奏出了器乐化的抒情歌唱主题,这是这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主题,一股春风顿时扑面而来,使人心旷神怡:


经过一个远关系调的简短连接部以后,进入副部主题。这是对青春年华的另一侧面的刻画,这段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,它充满蓬勃的朝气,刚健和充满生机,具有不可阻止的动力性。副部也同样被钢琴紧接过来重复了一遍。


展开部比较短小,同贝多芬中期创作比较没有多少戏剧冲突和复杂曲折的调性变化。再现时与呈示部主题出现的顺序交换了,最先有钢琴奏出主题旋律,然后由小提琴重复。比较特别的是再现的和声不是通常的属和弦到主和弦,而是以一个F大调的中音大三和弦引导出主和弦。


第二乐章是一个慢板乐章,比较简单的三部曲式结构,但有一个比较长的结束段。慢板旋律先由钢琴演奏,小提琴与之亲昵对话,小提琴虽然只用了很简单的音型,但与钢琴的二重唱效果极佳。


第三乐章为谐谑曲。这是一个复三部曲式,每一个部分又分为两段。开始的主题由钢琴奏出,活跃和充满弹性的节奏。


三声中部改变了前面断断续续的节奏,以连续不断的快速流动音型与第一段形成对比。


第三段以da capo 形式原样重复了第一段。


第四乐章是一个回旋奏鸣曲乐章,结构为A-B-A-C-A-B-A,一共有三个主题。第一个主题首先在钢琴上奏出,这段旋律情绪活泼,由三个向下的模进环节组成:


第一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时进行了变奏处理,首先是钢琴的变奏,使用了很富于钢琴化的音型,使旋律隐隐约约,但可以分辨;然后是小提琴的变奏,小提琴变奏主要在节奏上突出了附点特征。整个奏鸣曲最后在钢琴与小提琴的对话中愉快的结束。


阿格里奇&克莱默






友情链接